欧阳文: 时与势不在侵略者一边 ——冷评习近平欧洲三国行
习近平此次欧洲三国行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为欧州舆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就近观察中国后极权强人的机会。 人算不如天算,专制者虽然机关算尽,但时代格局已变,俄乌战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社会与人心所向。 所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欧州舆论正确地指出:习近平在欧洲选择了威权阵营!
熬过三年疫情自我封闭,自2023年底以来,习近平外交活动渐次频繁。此次首访欧洲三国之行刚刚结束,旋即就在北京接待老朋友普京。欧洲有评论敏锐指出,疫情之后,中国外交首先侧重于所谓 “全球南方”(中亚、东南亚、非洲、拉美以及俄罗斯等),现在出于经济需要,又不得不面对欧美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习近平“全球南方”战略的挫败。换句话说,习近平并非如外界一般认为的是那种“200斤不换肩”的楞汉,在不得已之时,他仍然存有转圜的能力。这一观察有一定道理。实际上,从三年坚持清零不动摇到2022年底突然无预警解封习近平已经表明他并非如此冥顽不化。然而,重启对美欧的外交活动是否意味着习近平“全球南方”战略的挫败而转向西方世界,则未必符合事实。
此次出访欧洲前夕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时表示:
“中方支持俄罗斯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俄方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方始终高度重视中俄关系发展,愿同俄方密切双边沟通,加强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战略协作,展现更多担当,以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的精神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力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该说此段话十分精妙地浓缩了习近平的全球战略。他在此不仅明显宣称支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打击恐怖主义),还明确提到“团结全球南方国家”。这是习近平2023年三月访问俄罗斯一年之后再次明确重申其改变世界秩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构想。在这一构想中,习氏中国与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为轴心,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为两翼,这是习近平重构以美国欧洲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的依据。在出访欧洲之前,习近平对俄外长的这番谈话可谓意味深长。习近平向欧洲释放的信息再明确不过了:中国不会因为经济上有求于欧洲而放弃改变当今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努力。也就是说,习近平早已为此次访欧定好了调子,访欧的政治目的高于经济算计。从这个角度看,习近平即使面临着中国经济困境的巨大压力,但不仅不会放弃其与民主西方为敌的既定目的,甚至也不会为了经济利益暂时做出一定的让步。
习近平选择出访欧洲三国煞费心机,时机、顺序、议题都经过刻意安排。除了法国之外,塞尔维亚和匈牙利都是被中国称为铁杆朋友的国家,多年来,中国在这两国都注入了巨量投资,而这两国投桃报李,双双高唱与中国友好的赞歌,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如俄乌战争上,不惜同欧盟立场拉开距离。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的访问自然受到热烈欢迎,取得成功不出所料。不过,中方越是宣传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友谊,越会激起欧盟舆论的负面反应。塞尔维亚在欧洲十分孤立,不属于欧洲联盟,但于2009年就像欧盟递交了入盟申请,但在法治国家、言论集会自由、承认科索沃独立等诸多问题上无法达标。塞尔维亚对俄乌战争采取的骑墙立场,也使得欧盟无法按期审理塞尔维亚的入盟程序。匈牙利属于欧盟国家,但却是欧盟中的异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是典型的民粹主义领导人。他执政期间对新闻自由、法治国家的践踏每每受到欧盟的诟病,甚至招致欧盟的经济处罚。俄乌战争前,由于欧尔班的独裁倾向,在欧盟已是众矢之的,而俄乌战争之后,由于匈牙利的亲俄立场,更使其陷于孤立境地。今年二月,慑于欧盟各国一致的压力,欧尔班不得不放弃反对欧盟支持乌克兰的战争援款,使得欧盟对乌克兰500亿欧元援款方案得以通行。整体上看,这两个欧洲内陆国家对于如果对于中国还有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话,但政治上的影响力则微乎其微。或者说,将这两个欧洲趋于威权主义的国家作为中国模式的橱窗,到也恰如其分地起到展示中国专制制度的绝妙作用。
相对这两个小国(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人口加起来也只不过1千6百万,不抵一个台湾),法国就不一样了。欧洲核武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洲联合的主要推动国。没有法国的接待,习近平此次欧洲行恐怕就在面子上说不过去了。此次习近平访法,除了外交上的礼仪托词(中法建交60周年)之外,恐怕双方都存在着极大误判。中方对法国情有独钟,可以一直溯源至戴高乐的独立特行的国际政策—所谓戴高乐主义。如果说戴高乐当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有独立与美苏对峙的意愿的话,今天的国际局势已斗转星移,马克龙与戴高乐大异其趣。确实,马克龙多次强调欧洲战略自主,但将这个战略自主看成是相对美国的另起炉灶则大错特错了。马克龙的战略自主首先是针对欧洲联合进程而言,欧盟要从一个经济共同体走向政治共同体,战略自主乃是必由之路。欧洲作为世界民主体制的一极,越是团结,越是强大,就越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巩固和繁荣。最终形成一种与美国民主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局面,这将是世界和平的最好保障。目前欧洲与美国共同抗击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就是明证。习近平此次访法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碰了一个硬钉子的原因就在于此。
对于马克龙说来,尽管对于中共政权本质有明晰的了解,但仍然于心不死。就如同他面对普京,一方面会同欧盟各国,推动制裁普京,一方面又反复同普京会谈,祈望侵略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民主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民选政治人物,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极权体制的运作也难以深入其中,总是心存幻想。如德国一样,法国在中国也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涉及法国的经济、就业大事,民选政治家不能不为国家利益考虑。在加上法兰西民族对中华文明的久远的亲和力,也使得政治人物在决策时难以权衡。这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因素也许可以解释马克龙明知面对一个全面倒退的专制者,也企图通过魅力外交从习近平手中获得些许突破。事实表明,马克龙的企图只是与虎谋皮而已。一般认为,马克龙此次煞费苦心接待习近平收效甚微,而习近平也未获得预想成果。是双方打成平局还是这本就是一次不应该发生的访问?
如果从更为开阔的视野审视,习近平此次欧洲三国行吸引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为欧州舆论提供了一个难得就近观察中国后极权强人的机会。一个出人意料的收获是欧洲各国媒体评论令人惊叹的一致。人算不如天算,专制者虽然机关算尽,但时代格局已变,对于欧洲说来,俄乌战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社会与人心所向。法国世界报的社论切中肯綮:习近平选择了欧洲的威权阵营!所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时与势不在侵略者一边。